赵紫阳在软禁中的谈话(十四)

1997911

给中共十五大写信

赵紫阳於9月11日上午要我去他那里,见面之后,赵紫阳首先把复印的一份材料交给我,对我说,过去你们一直要我表个态,现在写了这封信。(赵同时交代说,这样蔡德诚那个稿子就不用了,要转告蔡。)信的原文如下:

十五大主席团并转交全体代表同志们:

这次召开的十五大,是我们党在二十世纪最后的一次代表大会,值此承前启后,继住开来的关键

时刻,我衷心祝愿大会取得围满成功。

请允许我向大会提出一个对“六·四”事件重新评价的问题,请予以审议。令举世震惊的“六·四”事件已经过去了八个年头。现在回过头来看,有两个问题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予以回答。

第一、那次学潮不管存在什么偏激、错误和可指责之处,但把它定性为“反革命暴乱”是没有根据的。既然不是反革命暴乱就不应该用武装镇压的手段去解决。当时的武装镇压,虽然迅速平息了事态,但不能不说人民也好,军队也好,党和政府也好,我们的国家也好,都为当时的那种决策和行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。其消极影响直到今天依然在党群关系、台海两岸关系以至我国的对外关系中继续存在。由於这一事件的影响,还使十三大开始的政治改革中途夭折,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。以至在我国经济上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,出现种种社会弊端迅速滋生蔓延,社会矛盾加剧,党内外腐败愈演愈烈的严重情况。

第二、对那次学潮当时是否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办法,既避免流血又可以平息事态呢?我当时提出“在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”,就是为了争取这种结局。我现在仍然认为采取这种方式是可以不流血地平息事态的,至少可以避免严重的流血冲突。大家知道,当时学生中的多数是要求惩治腐败和促进政治改革的,并不是要推翻共产党,颠覆共和国。如果我们不把学生的行动视为反党、反社会主义,而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,采取耐心的协商、对话、疏导,事态是可以平息下去的。这样就不仅能够避免流血冲突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,而且能够在执政党、政府和人民之间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沟通和互动模式,促进政治体制的改革,使我们的国家不但在经济改革上取得丰硕成果,在政治体制改革上,也将会出现一种新的局面。对於“六·四”事件的重新评价问题,迟早是要解决的。即使时间拖得再久,人们也不会淡忘掉的。早解决比晚解决好,主动解决比被动解决好,在形势稳定时解决比出现某种麻烦时解决好。现在全国形势尚属稳定,思稳怕乱成为多数人的共识,人们童年的那种激动情绪,也逐渐趋於平静,我们党如果能在这种情况下主动提出重新评价“六·四”事件的问题,并主持进行这一工作,是可以排除来自不同方面的极端情绪的干扰,而把解决这一历史难题的进程引上理性、宽容、和解,以及严格遵照解决历史问题“宜粗不宜细”“着重总结经验教训,不着重追究个人责任”的正确轨道上来。这样就既可以使历史难题得到化解,保持国内局势的稳定,同时也可以为我国的改革开放争取一个更好的国际环境,希望我们党审时度势,早作抉择。

以上建议供大会审议。

赵紫阳

一九九七年九月十三日

赵又说:这个材料列印时费了些劲,明天十五大开会即送交,七个常委每人一份;另外,送杨尚昆、万里各一份。还有几份让我(指宗)送交参加开会的原中顾委于光远,李锐等各一份,其他就不

送了。以免被抓住口实。

我又追问说:当政者能对“六四”重新考虑吗?

赵紫阳答道:不可能。赵还说了一句,这样一来,能对我开除党籍吗?

我说:一个党员向党的代表大会按手续提出建议,是权利所在,是不至於加罪的。

我感到赵紫阳写给十五大的信,已深思熟虑,各方面都作了考虑,思想上也作了个人境况严重化的准备,决心已定;我也不再有其他想法了,只按他的嘱托将材料一一送交就是了。

我看赵紫阳当时的心态,宁愿被开除党籍,也要在这次召开的十五大代表大会上,表达自己一贯

坚持的立场。

我回来后,第二天晚上就接到张广友给我打的电话,他从中央办公厅得知赵紫阳给中央给十五大写了封信,问我是否有这回事?中央办公厅不让看,他想看一下全文;张广友又说:从万里、李瑞环那里得知有此信,原文万里也没看到。

为了使万里能看到这封信的全文,我即告诉张广友,我可以搞到这封信的全文,但有个条件,你必须把这封信亲自送给万里。后据称:万里看到这封信后,首先问了张广友这封信从那里得来的,并以紧张的神情说,千万不要外传,还告诉张广友,社会上流传假的东西很多。

赵紫阳送交十五大这封信的第三天,香港报刊登载出来并进行了广播,其速度之快出入意料之外。

接着就传出中央办公厅派人去赵紫阳那里,批评赵违反纪律,不照顾大局。为此,赵甚为震怒,当即予以严词驳斥。声称:一个党员为什么不可以向中央向十五大写信,为什么扣压我的信件(意指给杨尚昆、万里的信被扣压了)?弄得去的人也无话可答。到第二天就通知赵紫阳处不让会客,也不让外出打球了。就这样,赵紫阳又被彻底软禁起来了,赵紫阳就是这样被完全剥夺了一个党员的权利、一个公民的权利。作为一个前总书记一位国家领导人的赵紫阳的个人权利都不能保证,还谈什么普通人民的人权呢?就是这样,赵紫阳始而因对处理学潮问题有不同意见,被加之以“支持动乱”、“分裂党”的罪名,而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;继而又因向十五大写信,再被加之以违反纪律、不照顾大局的罪名而被彻底软禁。

我的看法,赵紫阳只是提了个不同意见,就加以治罪,写了一个建议信也加罪;还谈什么法治呢?人治的国家、专制的国家大概就是这样!

接着又传出赵紫阳的一个亲属女孩从南方来,下火车后去赵家住,被门卫阻拦,怎么也不让进门。据称是硬被赵夫人梁伯琪拖进家门的。这事大概有点太不近情理,后来才又规定,赵的亲属可以进家门,其他人仍不准。我又听说,给赵紫阳检查身体的医生声称:你的身体必须多加运动、多多活动才行。赵紫阳答称:我已被彻底软禁,不让外出,怎么活动呢?医生说:根据你的身体状况,我们回去要提建议。

后来,王志华(赵的女婿)来看我。我问及以上情况,他说基本属实。我向王志华提出,我可否仍以气功师名义去那里?王志华回答:再说吧!他说,连山东省元老赵健民提出去看赵紫阳,都未得允

许。

当我问及赵紫阳明知重新评价“六四”不可能,为什么还要向十五大提出来?王志华说:他是为了向历史作个交代。

真令人感叹!赵紫阳虽身在“囹圄”,仍坚持正义,宁肯被开除党籍受审判也要对历史负责;正如明朝忠烈之士于谦所吟:

粉骨碎身全不惜,

要留清白在人间。

在这里我改作:

坐牢软禁若等闲,

要留正义在人间。

以此,献给为坚持正义、为使中国转向民主政治而献身的赵紫阳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①赵紫阳致中共十五大的信,于1997年9月中旬,由北京友人带到香港交《开放杂志》编辑,再由《开放杂志》转发路透社与《苹果日报》,于9月15日首次报道。《苹果日报》刊出全文及传真照片,落款日期是“9月12日”,和116~117页之原信对照,只有个别的文字差异。9月17日,《华盛顿邮报》报道中共外长钱其琛在北京证实十五大收到赵的信。

评论

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

王俊秀 古川:中国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

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的简历——维基百科

戴晴 我的义父 叶剑英